1.制定《规划》的政策依据是什么?
《规划》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基础测绘条例》等规定要求,按照《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深圳实际情况制定。《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总体思路、发展方向、主要任务、重大工程,作为指导“十四五”期间全市基础测绘和地理信息工作方向、重大工程项目安排的重要参考。
2.上一轮规划主要做了什么?
“十三五”期间,深圳市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深化测绘地理信息服务,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和任务。现代测绘空间基准体系日趋完备,建成海陆一体的现代测绘空间基准体系;基础地理信息供给能力实现升级,首次开展1:2000海底地形测量,首次获取全市机载LiDAR数据并建成全市域覆盖的倾斜摄影真三维模型,完成超过1万福历史地形图数据对象化升级改造;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地理信息服务部门增至2091个,出版新版《深圳市地图集》,推动深圳市可视化城市空间数字平台建设;支撑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成效显现,常态化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开发城市空间动态监测分析和展示系统发布监测信息;测绘行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出台《关于加强深圳市工程建设项目测绘市场监督管理的通知》,承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委托的行政许可4项,优化程序缩短办理时限;测绘地理信息产业辐射范围加速拓展,“十三五”期间从业人数翻倍,北斗卫星导航服务、智慧城市建设、无人机生产等相关产业国内领先;科技创新成果更加丰硕,147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工程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组建自然资源部大湾区地理环境监测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总的来说,“十三五”期间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取得显著成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了有效支撑,地理信息应用服务范围与影响力显著提高。
3.本轮《规划》背景形势是什么?
测绘地理信息对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当前,测绘地理信息已经成为重要的数字基础设施,对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服务支撑作用。
“十四五”期间,深圳进入了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新的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水平,进一步强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现代生态文明建设,“双区”重大战略实施、国际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服务支撑能力。
4.《规划》定位和期限是什么?
《规划》定位是深圳面向2035年的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战略蓝图,是统筹创建智能高效、协同合作、创新引领型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体系城市范例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全市及各区基础测绘和地理信息重大工程项目的重要依据。与测绘地理信息相关的各项规划、政策、计划的制定,应与本规划相衔接。
《规划》基准年为2021年,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5.《规划》目标是什么?
《规划》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建成与新时期要求相适应的基础测绘体系,形成生产组织优化、成果产品丰富、应用服务精准、技术方法先进、监督管理规范的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格局。到2035年,测绘地理信息发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全国典范。
具体目标一是打造领先共享、全空间协同的测绘基础设施,提升基础测绘供给支撑能力。二是形成“精准、智慧、高效”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能力,打造新型服务格局。三是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和推进创新竞争优势的湾区产业集聚。四是探索形成规范、高效的测绘地理信息管理体系,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
6.《规划》主要任务是什么?
《规划》聚焦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需求,围绕基础转型、服务提质、科技引领、管理创新等提出以下主要任务:
一是夯实基础测绘支撑。从测绘空间基准、基础测绘生产、基础测绘数据管理、成果应用与服务四个方面,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业务体系。
二是强化地理信息保障服务能力。构建“精准型、个性化、多元化”的数据产品和技术支撑体系,形成支撑自然资源精细化管理、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大湾区协同发展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新格局。
三是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利用《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充分汇集深圳市各类创新要素促进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鼓励企业开展各类创新,引导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和建立起地理信息产业领域全过程的创新生态链。
四是加强测绘法制化和标准化建设。充分利用深圳市立法权和市场化优势,持续深化改革,推动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测绘管理条例》和制定国内领先的行业标准规,提升测绘地理信息规范化管理水平,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
7.《规划》重点工程是什么?
根据《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规划期内重点工程安排如下:
一是现代基础测绘基准建设与服务工程。提升基准定位系统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优化基准站布局,建设海岛基岩站;开展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维护、安全升级和服务培训;开展测量标志保护并推广2000大地坐标系;拓展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建设和跨行业应用。
二是基础测绘生产与更新工程。提升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现势性。持续开展地形图、各类航空航天遥感数据、实景三维数据生产、电子地图更新等基础测绘工程,实现基础测绘成果年度更新。
三是地理信息综合服务工程。提升地理信息精准化、智能化、高效化的服务水平。常态开展测绘成果提供使用服务、地图保障、多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应用工程;统筹全市及大湾区发展的需求支撑深圳市可视化城市空间数字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拓展地理信息智能服务及应急测绘保障服务。
四是基础测绘保障能力建设工程。促进基础测绘适应新变化和高质量发展,提升核心供给能力。围绕推进基础测绘生产、服务保障转型,加强支撑自然资源“两统一”履职的业务衔接与技术支撑的机制建设;常态监测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夯实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基础支撑;推动测绘地理信息法制建设和标准化研究。
五是测绘规范化管理工程。提升行业规范化管理水平。围绕打造高效优质的营商环境,开展信息化提升、行业协同监管、质量保障、宣传科普等促进行业规范化和提升政务服务工程项目。
六是测绘地理信息创新探索研究工程。促进发挥深圳市示范引领作用,开展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创新探索。对标国际科技先进城市,从城市感知视角开展时空信息感知融合技术应用前景评估与基础测绘内涵拓展;前瞻布局数字经济和智能经济发展基础,开展地理信息领域要素数字、技术等要素市场化配置研究;探索新型基础测绘产品脱密处理关键技术及机制研究,及加强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测绘地理信息安全监管、自然资源资产登记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8.《规划》体现的深圳特色是什么?
《规划》围绕城市定位、治理需求、产业特征、制度优势等提出具有深圳特色的“亮点”内容:
一是聚焦深圳大湾区核心区域定位,打造测绘地理信息区域协同服务能力。《规划》提出推进深圳与周边测绘基础设施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协同和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衔接,具体包括逐步拓展大湾区数据获取汇集能力,探索湾区数据融合开放制度,协同推进全省基础测绘领域“新基建”工作,协同推进全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一张网”建设,协同推进“一核一带一区”航空影像定期更新机制,协同推进全省海洋测绘基准建设等。规划期末建立区域测绘地理信息深度合作和协同服务新模式,全面增强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深圳都市圈的核心引擎功能。
二是聚焦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实际,提出全面优化提升深汕特别合作区测绘地理信息综合服务。《规划》提出补齐基础测绘工作“短板”,具体包括开展测绘基础设施及时更新和维护,全面启用深汕2000平面坐标系;完成0.1米以上分辨率影像图、1:1000数字地形图一年一次更新;按需完成建成区域和重点变化区域倾斜摄影数据和真三维模型建库;对接深圳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开展深汕节点建设等。规划期末深汕特别合作区达到全市基础测绘总体水平。
三是聚焦政府部门多层次遥感数据需求,提出统筹建设深圳市遥感应用中心。《规划》首次提出筹建具有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能力的遥感应用中心,通过该中心统筹全市遥感数据建设,避免重复生产和采购;整合现有基础遥感影像资源,逐步建立“天-空-地-海”一体化全域遥感体系。规划期末全面提升遥感信息网络高速服务保障水平,形成统筹全市的遥感资源管理和应用能力。
四是聚焦服务产品与服务模式,推动基础测绘转型变革。《规划》提出推进基础地理全要素实景三维精细化建模全市域覆盖,构建二三维相互融合衔接、统一更新的生产体系,拓展电离层、水汽等基准数据产品,鼓励探索深圳市深圳北斗地基增强系统(SZBDCORS)社会化共享服务,为无人驾驶、室内导航、“智慧+”等新兴业态发展提供高精度、稳定可靠的定位服务。规划期末形成个性化、多元化的数据产品和多层次的服务格局,全面提升基础测绘的社会服务能力。
五是聚焦深圳地理信息高度市场化的产业格局,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规划》提出充分发挥深圳市5G、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企业集群优势,引导培育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和建立起地理信息产业领域全过程的创新生态链,支持建立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合作体系,推动组建跨学科研发团队和技术创新联盟,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基础设施、核心装备、关键工艺技术等重点领域的自主产权技术研发。规划期末大幅提升测绘行业的生产力和地理信息集成应用创新能力。
六是聚焦深圳特区立法权制度优势,提出推动测绘管理立法。《规划》提出系统开展测绘管理法制化研究,利用经济特区立法权强化全市测绘统筹协调能力、释放基础地理信息价值、优化市场环境,健全地下/水下测绘管理等领域的法律法规。规划期内有效推动深圳经济特区测绘条例及相关配套制度制定。
本文链接:https://ue4gis.com/industry/563.html
本文标签: